华润入主首考:天士力靠1.35亿“输血”扮靓净利,核心业务承压

  随着华润三九正式入主后的首份中报出炉,天士力交出了一份难尽人意的成绩单。

  2025年上半年,这家老牌药企实现营业收入42.88亿元,同比下滑1.91%。医药工业与医药商业两大核心板块双双失速——医药工业收入微降0.45%至38.79亿元,医药商业收入则大幅下滑14.88%。

  在行业整体承压的背景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上半年医药制造业营收与利润分别下降1.2%和2.8%),天士力核心产品复方丹参滴丸所在的心血管及代谢领域收入下滑2.98%,成为拖累业绩的主因。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其归母净利润却逆势增长16.97%至7.75亿元。 这份亮眼利润背后,高达1.35亿元的非经常性损益扮演了关键角色。若剔除资产处置收益、政府补助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等“水分”,公司扣非净利润实际下滑12.87%,核心盈利能力持续承压。

  非经常性损益“粉饰”利润,经营质量隐忧浮现

  利润“水分”拆解: 1.35亿元非经常性收益中,非流动资产处置、政府补助及金融资产变动成为扮靓净利润的三大支柱,掩盖了主营业务的疲软。

  毛利率持续承压: 医药工业毛利率下滑0.7个百分点,拖累整体毛利率微降至67.54%,成本管控与产品竞争力面临挑战。

  现金流与回款恶化: 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同比下降10.95%至7.9亿元;应收账款激增46.86%至11.69亿元,占营收比重攀升至27.26%,回款压力陡增,坏账风险隐现。

  华润入主开启“大换血”,整合成效待考

  伴随控股权易主,天士力管理层迎来剧变。 创始人闫希军之子、“药二代”闫凯境执掌十年后卸任董事长,原副董事长蒋晓萌、孙鹤等近十名核心高管集体离场。 华润系入主仅数月,尚处整合初期。在行业深度调整、核心产品增长乏力背景下,能否激活这家老牌药企仍是未知数。

  华润三九的入主为天士力打开了想象空间,但现实的挑战更为紧迫。当1.35亿非经常性收益撑起的利润增长难以持续,应收账款高企、现金流走弱、核心业务增长乏力等深层问题已浮出水面。

  闫氏家族转身套现离场,留下的是一个亟待重振的“华润系”新成员。能否在医药行业结构性分化中突围,让中药老字号焕发新生,考验着华润的整合智慧与战略定力。天士力的下半场,才刚刚拉开序幕。

  本文结合AI工具生成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