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年前“旧账”未了!建元信托遭券商资管突袭上诉,二审反转在即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重组后的建元信托仍不断被卷入历史遗留诉讼的漩涡中。

近日,一纸公告披露了9年前一宗委托东证资管操作的4.02亿元产品纠纷的最新进展。因不服一审判决,东证资管已向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请求改判支持其全部诉讼请求。建元信托回应称,由于二审尚未开庭,目前暂无法判断该项诉讼对公司利润的最终影响。

回溯事件起源,2016年10月,东证资管代表某定向资管计划与原安信信托(建元信托前身)签署《信托合同》,投入资金4亿元,约定24个月期限。此后双方又签订《收益权转让协议》,约定安信信托应于2018年10月11日支付全部转让价款。然而转让款至今未能足额兑付。

2020年9月,该案立案。东证资管诉求包括支付转让款3.72亿元、资金占用损失约2994万元及诉讼保全费用。一审判决于2025年7月落地,上海金融法院驳回原告全部诉讼请求。但东证资管随即提起上诉,目前上海市高院已受理。

值得注意的是,该笔资管计划实际出资方为龙江银行,东证资管仅承担事务管理角色。有信托公司中后台业务人员透露,在资管新规落地前,这类多层嵌套产品并不罕见。“不少中小银行受制于规模与资格限制,借道资管计划进入市场是当时的普遍做法。”

研究员帅国让进一步指出,银行直接投资信托往往面临监管限制,而通过持牌券商资管计划可合规地实现间接投资,同时满足信息披露等要求。另一方面,这类操作也有助于银行整合资源、服务客户多元投资需求。

然而,资金多层穿套也带来了权责模糊的问题。正如一位信托业内人员所说:“资金逐利流转,真实底层资产往往需翻开最后一份合同才能看清。有时合同某一句话甚至一个用词,就足以改变整个责任认定。”这也意味着,尽管一审胜诉,建元信托在二审中仍面临不确定性。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