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只指数创三年新高!港股科技又“回来”了!

近期A股波动,港股却表现突出。截至今日(9月10日),恒生指数已四连涨。

港股科技的代表指数之一——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今日盘中站上3645.58点,亦创三年来新高(2021年12月14日以来,据Wind数据)。

港股在今年的表现并非一直亮眼。

今年年初,港股科技率先受益于DeepSeek浪潮,风头一度盖过A股科技板块,成为“中国科技叙事”“东升西落”的重要代表,也成为投资者和资金青睐对象。

随着涨幅较大、获利盘了结,再加上全球金融流动性和风险偏好边际收紧,港股持续震荡。

4月以来随着A股走强,特别是以创业板指数为代表的科技成长板块脱颖而出,港股风光暂时淡了下去。

Wind数据显示,今年4月28日至9月8日,虽然港股三大指数均涨超15%,但与A股创业板指(+50.6%)、中证TMT(+35.8%)等相比,还是逊色不少。

A股主要指数与港股部分指数表现

20250428-20250908

那么,近期哪些因素助推港股走强?

港股的机会是不是又来了?

哪些板块或更有潜力?

01、助推港股走强的积极因素

1

美联储大概率9月降息

上周五披露的美国非农数据大幅低于预期,CME期货隐含9月降息预期已升至100%附近,单次降息50bp的概率也达到了11%。

而且今年以来全球主要经济体广义货币增速在财政货币双宽松下较高。

往后看,在美联储或降息、美国金融去监管、稳定币扩容、国债久期调整等多重因素助力下,美元指数可能有进一步下行空间,意味着全球金融条件改善。

在此基础上,亚洲货币尤其是人民币有进一步升值的空间,提高港股市场对外资的吸引力。

2

南向资金加仓势头不减

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大举加仓港股,且在9月势头不减。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2日,年内南向资金净流入10002.21亿港元,超过万亿港元,创2014年港股通开通以来的年度新高。

截至9月8日,今年以来南向资金净流入已达10287.63亿港元,单日净流入超百亿港元的交易日就有44日。

而且9月以来的6个交易日里,南向资金均为净流入状态,显示出港股对资金的吸引力依然强大。

今年9月以来南向资金每日净流入金额(港元)

数据来源:Wind;截至20250908

3

盈利修复,硬件、材料、医药亮点突出

今年上半年,港股盈利得到进一步修复。

2025年上半年恒生科技成分股ROE(TTM)为14.2%,且技术硬件、软件服务业绩增速继续高增,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累计同比分别为101.7%、31.3%。

生物制药业绩继续释放,2025年上半年和2024年利润累计同比为35.6%、22.7%;部分日常消费,例如家庭个人用品利润增速也有改善。

这种修复一方面来自港股的新经济板块,如科技、新消费和医药等有望实现超越经济周期的增长。

另一方面也因政策较去年力度更高,经济和政策稳定性更强,推动着企业家的扩张意愿。

尤其考虑到港股大市值板块(互联网)因“外卖大战”导致的业绩下修的程度和斜率已有所放缓,且AI行情出现新催化,港股盈利依然对市场起到重要的基本面支撑。

02、港股科技优势或仍在

在港股众多赛道中,科技板块一直是“重中之重”,港股科技或继续“有戏”。

美联储降息是一个重要因素。

从企业估值分析的角度看,影响上市公司价值的因素包括分子端的盈利、分母端的折现率与风险偏好。

美联储降息引发利率下行,主要影响的是分母端的折现率因素,折现率下行对远端盈利的改善效果强于近端,因而“长久期”公司(主要是科技成长类公司)估值有望得到更强的提振。

基于此,本次美联储降息可能对AI算力为代表的科技股行情形成进一步支撑,创新药等医药方向也有望受益。

此外,AI叙事有望继续催化港股科技行情。

一方面,近期海外大厂相继发布大模型新版本,并宣布超大规模基建投资计划,反映其对AI应用回报的乐观判断,也有望映射到A股和港股。

另一方面,国内大模型近期也在加速迭代,DeepSeek年底前或推出智能体对标OpenAI。

展望后市,三季度末、四季度是国内重要会议召开的关键窗口期,若财政再度发力,内地企业有望受益,也有助于港股盈利回暖。

而且港股互联网大厂资本开支有望续增,四季度港股互联网叙事或由“外卖战”转向“AI赋能”,业绩预期改善可期。

在港股众多科技指数中,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代码931573)是在港股通中选股,且在医药上布局较多,或更能凸显港股在科技成长方面的优势。

港股通科技指数行业分布

(中信一级行业)

1

近期表现突出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今年以来上涨43.9%,超越同期恒生指数、恒生科技指数,领涨港股重要股指。

港股重要指数今年以来表现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2020-2024年年度表现分别为93.93%、-25.73%、-31.68%、-13.57%、19.36%

2

龙头公司多,“稀缺性”明显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成分股聚集了不少暂未在A股上市的优质企业,其中不乏龙头标的。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该指数10大权重股中,有8家暂未在A股上市。

若想布局这些企业,港股是重要选择。

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十大权重股

以上个股不代表融通基金旗下基金的投资标的,个股历史走势并不代表未来业绩。投资有风险,须谨慎。

3

估值“便宜”,抬升空间或可期

Wind数据显示,截至9月8日,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市盈率(PE-TTM)为29.3倍,处于近5年来的19%分位。

换句话说,比近五年来80%的时间都“便宜”。

对港股科技感兴趣又有个股选择“困难症”的小伙伴,或可关注相关指数基金,借道指数基金用一揽子股票布局港股科技赛道。

热  门  产  品

注:融通中证港股通科技指数基金为R4中高风险(管理人评级),适合风险承受能力C4及以上的投资者,请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审慎投资。

主要参考资料:

华泰证券:港股中期走势的三大支撑,20250907

国泰海通:基本面无碍港股牛途继续,20250906

文中券商观点均节选自券商研究报告,仅作举例说明,不代表本文观点,亦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与承诺。谨慎投资。指数过去走势不代表未来表现。本文章是作者基于已公开信息撰写,但不保证该等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作者或将不时补充、修订或更新有关信息,但不保证及时发布该等更新。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基于对历史数据的分析结果,不保证所包含的内容和意见在未来不发生变化。本文章在任何情况下不作为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或出售投资标的的邀请。

尊敬的投资者:

根据有关法律法规,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做出如下风险揭示:

一、依据投资对象的不同,基金分为股票基金、混合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基金中基金、商品基金等不同类型,您投资不同类型的基金将获得不同的收益预期,也将承担不同程度的风险。一般来说,基金的收益预期越高,您承担的风险也越大。

二、基金在投资运作过程中可能面临各种风险,既包括市场风险,也包括基金自身的管理风险、技术风险和合规风险等。巨额赎回风险是开放式基金所特有的一种风险,即当单个开放日基金的净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一定比例(开放式基金为百分之十,定期开放基金为百分之二十,中国证监会规定的特殊产品除外)时,您将可能无法及时赎回申请的全部基金份额,或您赎回的款项可能延缓支付。

三、您应当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额投资和零存整取等储蓄方式的区别。定期定额投资是引导投资者进行长期投资、平均投资成本的一种简单易行的投资方式,但并不能规避基金投资所固有的风险,不能保证投资者获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储蓄的等效理财方式。

四、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本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本基金的过往业绩及其净值高低并不预示其未来业绩表现,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业绩并不构成对本基金业绩表现的保证。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提醒您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您自行负担。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基金销售机构及相关机构不对基金投资收益做出任何承诺或保证。

五、材料中所列示基金(以下简称“本基金”)由融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基金管理人”)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及约定申请募集,并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国证监会”)许可注册。本基金的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和基金产品资料概要已通过中国证监会基金电子披露网站【http://eid.csrc.gov.cn/fund】和基金管理人网站【www.rtfund.com】进行了公开披露。中国证监会对本基金的注册,并不表明其对本基金的投资价值、市场前景和收益作出实质性判断或保证,也不表明投资于本基金没有风险。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