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街证券”登场,“恒泰”谢幕!

9月9日,恒泰证券(01476)发布公告宣布完成工商变更,正式更名为“金融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这不是一次简单的更名,而是北京金融街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下称“金融街集团”)入主两年后体系化整合的信号。

股权与战略的双重对齐

2023年1月30日,证监会核准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成为恒泰证券主要股东,并核准金融街集团成为恒泰证券、恒泰长财证券与新华基金的实际控制人;相关公告亦披露了受让股份比例与实际控制权变更细节。此后,公司事实上的控股体系上收至北京市西城区国资委旗下的金融街集团。企查查也显示,当前公司第一大股东为北京华融综合投资有限公司,持股21.88%。

公司在2024年8月董事会层面提出更名建议;最终于2025年9月9日完成工商登记并换发营业执照,中文名变更为“金融街证券股份有限公司”。

完成更名后,公司的品牌辨识度和对外协同效率将得到提升,并对接集团“金融+实业”双轮驱动的综合资源池。从业务拓展的角度来看,当前在全国拥有105家营业部和4家分公司,北京、内蒙古和东北为其核心开展业务的区域,在品牌升级和集团资源叠加后,有望提升全国型投行承做能力和机构经纪/代销能力。

可见,金融街集团入主带来的是与原恒泰证券在股权、战略上的双向对齐。

业绩修复 结构失衡

从半年报来看,恒泰证券在经历低谷之后,业绩得到明显的修复,上半年实现经营收益16.66亿元,同比增长42.45%;归母净利润2.41亿元,同比增长346.86%,加权ROE为2.86%,同比增长2.19个百分点,经营性现金流亦转强。

在业务板块上,经纪与财富管理业务和自营投资业务表现较好,其中经纪与财富管理业务实现经营收益9.51亿元,同比增长36.19%,期内新开户14.39万户,客户总数411.89万户,较年初有所增长。客户托管资产为1892.84亿元,较年初增长5.55%,金融产品销售规模90.20亿元,保有规模194.78亿元,融资融券余额55亿元。自营投资业务实现经营收益4.75亿元,同比增长102.99%。另外,投行业务实现经营收益0.93亿元,同比增长41.54%,债券承销方面完成2单公司债,承销规模56.52亿元,股权与新三板业务亦同时推进。资产管理业务实现经营收益1.32亿元,同比下滑12.85%

可见,经纪与自营成为公司增长的主要驱动,投行业务一边修复一边夯实,而资管端仍处在结构优化期,这与行业“股强债稳、量价回暖”的大势基本一致,但公司在财富管理与资本中介上的量级仍有进一步放大的空间。此时完成更名,更需要利用集团资源为高质量项目储备、主动管理费基和权益类产品供给补课,防止利润对市场波动的敏感度过高。

从恒泰证券到金融街证券的更名是控制权变化到品牌统一再到业务协同的必然一环。对更名后的金融街证券而言,后续需要推进的工作包括:集团协同落地、财富管理买方化转型和波动环境下的风险调整后回报,其能否借助金融街集团的资源优势完成对业绩和经营的进一步修复,将是下半年市场关注的方向。

阅读全文

本文转载自互联网,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