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女律师在爱康国宾体检10年未提示癌症 质疑涉嫌“误检、漏检”导致其病情延误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10年体检查不出癌症”的舆论风波,已经从赛博升堂快进到对簿公堂了。
上周,爱康国宾将投诉方张女士告到法院,以名誉侵权为由要求赔偿1000万元。简单回顾双方矛盾,张女士自2013年起连续十年在爱康国宾体检,项目包括全身检查及重大疾病筛查,后于2024年在医院确诊肾癌并切除肾脏。争议在于:
(1)每年体检的肿瘤标志物(CEA等)的结果数值都在正常范围。
(2)2023年体检结果显示“肾钙化灶”,但经机构人员解读为“正常范围,不需要任何处理”。
换句话说,要么是指标没有异常,要么是结果有异、但被医生忽略。
为此,爱康国宾专门开了一场媒体发布会,但由于双方争议涉及专业且过程复杂,大多数人都只记住了CEO张黎刚的那句话——去医院查一个单独的病都要几千几万块钱,别指望一个几百块钱的体检能帮你把什么病都查出来。
那么问题来了:
(1)为什么体检筛查不出癌症?
(2)动辄几百上千的体检,到底是不是冤枉钱?
最狡猾的对手
癌症的“众病之王”称号,源自它的两个特点:治疗难,发现更难。
癌症是对人体恶性肿瘤的统称,是多个疾病的合集,内部差异极大,甲状腺和胰腺在人体内部直线距离不过30厘米,癌变的结果却可能是吃药和吃席的差别。
这就导致癌症不像高血压或糖尿病,存在一个“一测就中”的生化指标。以肿瘤标志物为例,前列腺对应PSA;而爱康国宾体检报告提到的胚癌抗原(CEA)存在于多个肿瘤,光这一项指标就能凑好几桌麻将。
今年5月,美国前总统拜登确诊前列腺癌,且发现即晚期的原因,是遵循了“70岁以上不建议做”的医嘱,自2014年后就再也没有筛查过PSA[1]。
特朗普倒是抗风险意识一流,以79岁高龄接受了检查。但这不代表懂王的泌尿系统就足够安全,因为癌症筛查最具迷惑性的部分是假阳性和假阴性。
说白了就像家里养条狗,遭贼时未必会叫,叫了也未必是贼——也可能是外卖到了。
PSA升高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前列腺癌、性生活以及骑单车的姿势不对。据英国前列腺癌协会警告,假阳性的存在,每年让超5000名英国男性接受了不可逆的治疗手术,余生只能忍受勃起异常和小便失禁的后遗症[2]。
张女士“连续十年数值正常”的肿瘤标志物之一——CEA,同样也会受到消化溃疡、慢性气管炎等疾病的影响。
因此,癌症从筛查到确诊其实是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比如前列腺癌的诊断需要经历这些环节:
根据2022版《肾细胞癌诊疗指南》,张律师所患肾透明细胞癌,在临床上还没有公认的辅助诊断工具(如特异的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结果提到的“肾钙化灶”,也不能作为判断肿瘤的直接依据,需要结合医生判断后进一步检查。
了解了癌症的狡猾,就不难理解它与体检之间的矛盾:
(1)体检和看病是两个逻辑。一个假定你没病,非必要不动刀上刑;一个假定你有病,宁可错杀不可错放。
举个例子,甲状腺从结节进化到癌症,4A是个重要的分水岭,达到4A及以上就得做穿刺活检,怕痛的人还得上局麻;对直肠癌的检测灵敏度高达95%的“结肠镜”,也因侵入式操作与脱水风险劝退许多人。
在大部分常规体检套餐里,光抽血就已经算是相当刺激的项目了。
以防有人不知道什么是穿刺活检和结肠镜
(2)癌症和基础疾病是两个量级。体检套餐通常是面向基础疾病提供的标准化产品,但癌症的筛查是非标的、个体化的,不仅没有通用公式,还很依赖医生的临床经验与判断。
与之相对,《健康体检基本项目专家共识(2022)》提出了“1+X”的体检公式,1指基础项目,比如身高体重、心电图、尿常规,X是个性化项目,典型如肿瘤标志物。
既然癌症自带地狱级难度,为什么体检机构还要没苦硬吃,跟专业医院抢饭碗?
难赚钱的生意
2018年,张黎刚炮轰“假体检”乱象,包括但不限于护士冒充医生、抽了血但不检查等。战斗力爆表如张总,也曾对媒体诉苦称:体检不是一个暴利行业[7]。
翻开民营体检机构的财报,美年大健康去年归母净利率为2.64%,和富士康一个水平。
爱康国宾更诠释了什么叫“规模越大亏得越多”,据晚点财经整理,其2015财年拥有45家门店时[8],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率还有9.3%,等2018年大肆扩张后反而跌成了负数,第二年从美股含恨退市。
在赚钱这件事上,民营体检机构遇到的其实是一个系统性难题:
(1)经营成本高
据亿欧数据,投资一家占地 2000-3000 平方米的体检中心需要约1000-1200 万,单店投资成本是牙科的五到十倍,其中光是设备就占了一半。
同时,由于体检本身的特殊性(很多项目需要空腹做),上午爆满、下午冷清是门店的常态,精打细算的体检中心只能上半天、休半天,对设备等刚性成本的分摊作用就更加有限。
据方正证券调研,一家新店需经历半年筹建(资本投入期)、1-2年市场培育(亏损收窄期)后,才能在第三年进入盈利通道。
(2)自带价格锚
公共医疗资源的普及,让公立医院成为悬在体检中心头顶的价格锚。在公立医院占据主要市场份额的情况下,民营体检机构贵一点还情有可原,贵太多就算大逆不道。
(3)需求弹性小
张黎刚在发布会还有一句伤害性不大、侮辱性极强的发言:“体检做什么项目,不是医生说了算,而是你们公司人事部说了算。”
体检机构的消费主力一直是公司老板和HR,根据美年大健康、瑞慈医疗等机构的数据,团检无论是收入还是人次占比都远高于个检。
团检订单稳定,但由于是集中采购,价格波动小,采购量也不会大幅波动,福利优厚如外企也大多是雷打不动的一年一检。
爱康国宾反驳张律师的其中一条理由,就是她在十年来用的都是“北京律师协会”的福利基础套餐,并且只在2017年自费加项。
个检虽然利润更高,但规模有限,且对个人来说,比起对“身体健康”的追求,还是入职、结婚、考驾照等被动场景更具有号召力。
鉴于牛马的检疫合格证明不用镶金,这些体检也都以基础项目为主。
出于创收的需要,体检机构天然有动力做大个检生意、推出高端套餐、宣传特检项目,战绩可查的癌症也成了恰到好处的名目。
但比起“千分之三”带来的舆论风波,体检机构真正的烦恼其实是商业模式的先天不足:
挂号起步三百块的专家主任是没有的,设备和检测套装是依赖采购的,必要时候连检测和采样都可以外包[3],体检机构的本质是一个提供场地的中间商,不掌握核心附加值。
它和核酸岗亭的差别,只在贴心的服务态度和附赠的体检早餐。
尾声
去年4月,湖北十堰一家名为“药王谷医馆”的诊所开诊,号称有一款中医秘方可以治愈80%的癌症,但短短一个半月后就宣布停业。
据《界面新闻》,期间药王谷共计接待患者392人,去世15人,另有20人病情加重。而类似这样的“药王谷”,在全国各地还有数十个。
21世纪是现代医学与养生玄学齐头并进的一个世纪,滴血验癌的惊天骗局杀穿隔岸的硅谷华尔街,凉茶与时俱进地增添防疫功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启蒙运动。
有信仰的人,运气未必好,但八字一定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