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巨头高盛周三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稳定币市场正迎来新一轮扩张周期,其潜在规模可能达到数万亿美元级别。高盛分析师指出,从长期来看,支付领域将成为稳定币拓展总可访问市场(TAM)的核心驱动力。尽管当前稳定币应用仍以加密货币交易及境外美元需求为主导,但支付场景的渗透潜力尚未充分开发。
根据高盛测算,全球稳定币市场规模目前已达2710亿美元,其中由Circle发行的USDC有望受益于立法推进与生态扩张。报告特别提到,随着美国稳定币立法框架的明确,加密货币生态系统将进一步成熟,而USDC通过合作伙伴币安平台内外市场份额的提升,预计到2027年底其规模将增长770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达40%。
更长远来看,稳定币的潜在市场空间可达数万亿美元——以支付领域为例,Visa统计的全球支付市场规模每年约240万亿美元,其中消费者支付占40万亿美元,B2B支付约600亿美元,剩余为P2P及日常支出。
尽管当前稳定币应用仍以加密货币交易和境外美元需求为主,但支付场景的渗透将构成核心增长动力。
由于美国稳定币需以1:1比例储备美元或国债,每枚稳定币发行都将直接增加对应储备资产的需求。这一机制可能对债券市场、尤其是短期低利率国债产生结构性影响。
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模型显示,若出现2个标准差的资金流入稳定币,将在10天内导致3个月期美国国债收益率下降2-2.5个基点,但资金流出时对收益率的抬升效应可达流入影响的两到三倍,呈现明显不对称性。
这一增长预期部分建立在政策利好基础上——美国白宫此前通过的《GENIUS法案》通过协调州与联邦监管规则,为稳定币市场提供了关键制度支撑。
在市场竞争格局方面,Tether发行的USDT仍占据全球稳定币供应量首位,但该代币因监管限制无法直接服务美国用户。排名第二的Circle则试图借助新立法红利,在特朗普政府可能延续的加密友好政策下扩大USDC的采用范围。
瑞穗证券分析师还指出,随着美国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计划发行自有美元稳定币,USDC的增长可能面临更激烈的竞争。Tether首席执行官Paolo Ardoino上月明确表示,公司正在制定进军美国市场的战略,试图突破当前监管壁垒。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也对稳定币市场的前景持乐观态度。他此前公开表示,以美国国债或短期国库券作为储备资产的稳定币立法将创造一个庞大市场,不仅巩固美元的全球储备地位,还能通过扩大美元使用范围推动相关需求。
贝森特认为,2万亿美元的市场规模是"非常合理的目标",且实际规模可能远超此数。这一观点与高盛的长期预测形成呼应,但市场也注意到,瑞银等机构曾指出稳定币更多是资金形态转换而非净需求增长,其实际影响力仍需观察资金流动方向与规模。
瑞银分析师保罗·多诺万指出,贝森特寄望稳定币增加短期国债需求以缓解财政压力的逻辑存在漏洞:当投资者卖出国债换取稳定币,再通过稳定币重新投资国债时,本质上并未创造新增需求,更多是资金形态的转换。
这种观点与高盛的乐观预期形成对比,凸显市场对稳定币实际影响力的分歧。
整体来看,稳定币的监管框架完善与支付场景拓展正在重塑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的连接方式。尽管其对国债市场的具体影响仍需观察资金流动方向与规模,但政策推动与技术潜力已明确将稳定币置于数字金融创新的核心位置。